

【概要描述】大洋网讯(记者梁高晖 通讯员穗宣)2013年11月29日上午9时,陈建华市长主持召开《广州大典》编纂委员会全体会议。
【概要描述】大洋网讯(记者梁高晖 通讯员穗宣)2013年11月29日上午9时,陈建华市长主持召开《广州大典》编纂委员会全体会议。
会议现场
大洋网讯(记者梁高晖 通讯员穗宣)2013年11月29日上午9时,陈建华市长主持召开《广州大典》编纂委员会全体会议。邀请大典工作委员会成员、学术顾问、编辑委员会成员齐聚一堂,共同总结和研究部署大典的编纂出版工作。会议通报了《广州大典》编纂工作的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部署。
现场展示已印好的《广州大典》样本
市长:广州既要做商业第一,也要做文化第一
市长陈建华在谈到《广州大典》的编纂工作时“感概万分”:“8年来,(编辑团队)很多人走了,很多人也老了,更多的人当妈妈了,我自己的白头发也多了。”他笑言:“当年当宣传部长时,不到河源当书记的理由就是"《广州大典》还没编好",可见《广州大典》比当书记更重要啊!”他提及,广州已连续几年被评为国内商业城市第一名,但我们文化也要当第一名,要打响《广州大典》这一城市文化品牌。
此外,他为《广州大典》下一步的编纂出版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要争取在2014年底完成所有的编纂出版工作,成为全球第一本用钞票纸印成的书籍。另外,他强调,要精心策划,大力宣传大典的出版意义、史料价值和丰富内涵,使之成为发掘广州历史文化的一面旗帜,成为宣传广州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要加快推进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大典的内容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提高大典的使用频率和效率,增强大典的文化服务功能。
《广州大典》内部内容
认真开展底本征集、文献扫描工作
据悉,2013年是《广州大典》编纂出版工作的第8个年头,截至2013年11月底,《广州大典》编辑工作基本完成。整套丛书分经、史、子、集、丛五部出版,共收录文献4000余种,共变成536册。
8年来共对外征集超过1000种文献,其中不乏很多珍贵的底本,如从国家图书馆征集的《[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元史地名考》,从故宫博物院征集的《两广盐法志》、《日本变政考》等。从2005年4月30日开始,由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管的专家组成专门小组,对收录的文献进行版本鉴定、登记、补配、扫描、裱补装订,同时提高扫描影印标准,由原来的300dpi调整为现时的400~600dpi,尽可能保留古籍原貌。8年来,共完成12万余页扫描工作。
每年300万元研究《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
为鼓励和引导海内外专家学者利用《广州大典》开展学术研究,不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人才,市委宣传部建立了“《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重点研究基地”,开展了年度社科规划课题研究,并从2013年起每年从“两金”中安排300万元,设立《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资金,并与市财局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此,陈建华强调,要充分发挥研究资金的扶持和导向作用,做好组织发动工作,鼓励文史哲科研工作者积极充分利用大典丰富的文献资源开展相关的研究,尤其是积极支持中青年科研工作者围绕大典的资源进行选题,资助出版优秀的研究成果,推动《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宣传。
保质保量做好《广州大典》印刷工作
据悉,目前《广州大典》的编辑工作基本完成,接下来是大量的校对工作,包括新编目录、繁体字规范使用、版本说明、页码核对等。等编印完全部直印书后,将送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专家以及广州本地专家审定。
《广州大典》的印刷工作将由广州日报报业经营有限公司印务分公司承办,据副总经理陆飞介绍,“本次印刷工作至关重要,印得好不好关系到前人的心血”,公司将从重新梳理生产工艺、准备印刷用的特种纸张、机器设备检查、生产流程控制等7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把关,并拟于2014年底印完全部的《广州大典》。
作者:梁高晖 穗宣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