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
集团新闻 集团新闻
集团新闻

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调查报告表明 阅读爱越读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汪耀华 张攀
  •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 发布时间:2012-12-14 09:4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11 月上旬,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外书摘》杂志在上海书城进行了为期5 天的阅读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主题是“关于阅读的15 个选择”,问题设计涵盖了阅读量、较少阅读的原因、阅读目的、阅读渠道、阅读习惯、阅读场所、网上阅读、纸质书阅读等。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 份,收回485 份,其中有效问卷481 份。

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调查报告表明 阅读爱越读

【概要描述】11 月上旬,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外书摘》杂志在上海书城进行了为期5 天的阅读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主题是“关于阅读的15 个选择”,问题设计涵盖了阅读量、较少阅读的原因、阅读目的、阅读渠道、阅读习惯、阅读场所、网上阅读、纸质书阅读等。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 份,收回485 份,其中有效问卷481 份。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汪耀华 张攀
  •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 发布时间:2012-12-14 09:48
  • 访问量:
详情

11 月上旬,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外书摘》杂志在上海书城进行了为期5 天的阅读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主题是“关于阅读的15 个选择”,问题设计涵盖了阅读量、较少阅读的原因、阅读目的、阅读渠道、阅读习惯、阅读场所、网上阅读、纸质书阅读等。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 份,收回485 份,其中有效问卷481 份。需说明的是,下述的调查数据,如人均阅读量、阅读花费时间等,大都会高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其原因主要系问卷发放地点在上海书城,其在人流量、阅读群体、阅读者素质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保证。而就结果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阅读的交互性,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虽各有优势,但眼下正呈现前所未有的融合态势。“越读”时代正悄然来临。

 

谁在读?

此次调查,受访者的职业涵盖了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管理人员、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学生、金融从业者、经营者、科研人员、公务员、退休人员等,较好地保证了调查的社会性。其中,受访者的男女比例为45:55,20 岁以下读者占总人数的3%,21~25 岁占17% ,26~30 岁占32% ,31~35 岁占21% ,36~55 岁占20% ,55 岁以上占2%。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学历占52%,大专占22%,硕士及以上占13%,高中占10% ,初中(中专)及以下占3%。他们月收入水平的具体构成为:1500 元以下占6% ,1501~3500 元占25% ,3501~5000 元占29% ,5001~10000 元占28%,10000 元以上占12%。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发现主流阅读群体在年龄段、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上的比例水平保持一致。比如处于20~30 岁年龄段的读者,占到总受访者的49%。由于基本上是80 后、90 后,正在上学或工作不久,因此学历集中在本科,月工资水平也集中在3501~5000 元。无论是出于学习,还是出于工作,使得他们保持不错的阅读习惯,再加上作为新兴群体,在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上也优于其他年龄段的读者,因此促使青少年成为社会最主流的阅读群体而日益壮大。 至于他们的阅读量,通过调查,46%的受访者月均阅读量在2~3 本纸质书,10%会读4~5 本,读5 本以上的受访者有6%,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有38%的受访者,他们的月均阅读量在1本或1 本以下。针对这些书籍,41%的受访者每周会花费大于5 个小时来阅读,剩余受访者的周阅读时间则小于或等于5 小时。     

 

点评:眼下,80 后正日渐成为主流消费群,90后也紧随其后。他们保留了上一代人喜爱传统阅读的特点,也被积极投身于时兴的数字阅读潮流。显然,传统阅读对他们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但就整个社会而言,传统阅读凭借群众基础大、阅读舒适度高的优势还是占据主流地位。然而数字阅读的增量要远远高于传统阅读的增量,这也促使国内大多数出版机构都在涉水数字出版。传统阅读还有多少潜力可挖?这是出版机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就阅读量而言,近半数的受访者每月读2~3本书,这实已不低。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那月均阅读量不足1 本的38%的群体,他们不阅读的原因是真的没有阅读兴趣,还是没有找到对味的图书,抑或是转向了数字阅读?对此,我们或可从读什么、怎么读、在哪读三方面来尝试解决。

 

读什么?

调查中,针对阅读内容的问题是多项选择,其中历史传记类以50%的比例位居第一,文学类作品以46%的比例紧随其后,同时还有44%的读者会阅读实用类书籍,32%的读者会读科普类书籍,其余阅读经管类的读者占到24%,军事类有11%,文教类有10%,最后则有5%阅读其他类图书。而在回答选购图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时(多项选择),88%的受访者认为内容始终是影响选书的头等因素,22%的受访者还会考虑定价和书名,15%的受访者会特别在意封面装帧,考虑出版社品牌的读者也有15%。 至于受访者为什么阅读(多项选择)?67%的受访者表示阅读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把阅读作为娱乐休闲的占59%;出于职业需要而阅读的受访者占40%;同时分别有19%和18%受访者表示,阅读是为了增加谈资和了解热点。

 

点评:书业是内容为王的产业,图书需要有一个引起潜在读者好奇心的书名和封面,一个合理的价格,装帧设计要舒适契合。其中,内容直接指向以增长知识为主的阅读目的,这是传统阅读的优势,但也正是眼下数字阅读正极力加强的。不过套用俗话,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好的内容最终是不缺市场的,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国有书业,还是民营书业,好的内容生产商总归是那有限的几家,它们的盈利也颇为可观。传统阅读强在内容生产,而数字阅读则强在传播渠道,前者该如何为内容配置数字渠道,后者又如何在内容同质化愈发明显的前提下,建设更具吸引力的渠道。这表明当下同样是个“酒香就怕巷子深”的时代,内容必须主动走出去,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应该寻求更有效的结合之策。

 

怎么读?

在关于阅读渠道的多项选择题中,59%的受访者选择网络阅读,购书阅读的比例稍逊一筹,达到57%。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阅读的具体载体上,有高达44%的受访者同时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移动平台阅读。此外有22%的受访者会选择向他人和图书馆借阅图书,仅在书店浏览的受访者占到21%。而针对上海现有图书馆,58%的受访者表示它们可以满足阅读需求,剩余受访者则表示尚不能完全满足。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网络阅读并未对纸质阅读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实质上两种方式的交互阅读正是时下的主流之选。在调查中,仅有10%的受访者只读纸质媒介,同时也仅有5%的受访者只在网络上阅读。受访者更多地会在两种阅读间进行平衡,有意思的是有33%的受访者表示其纸质阅读会大于网络阅读,同比也有30%的受访者的网络阅读会大于纸质阅读,认为两种阅读并行的占22%。 之所以纸质阅读会在与网络阅读的比拼中稍占优势,是由于这样一种阅读趋势:读者往往愿意选择网络来了解资讯,原因在于网络获取资讯不仅迅速、内容量大,而且近于免费。不过在他们遇到层次更深的内容时,又会选择阅读纸质图书,因为它们的表述往往更为系统和精准。 针对网络阅读,97%的受访者都有上网阅读的习惯,其中20%的受访者每天会花费10~30 分钟时间来网络阅读;花费30~60 分钟时间的受访者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34%;花费1~2 小时的占22%;超过2 小时的达到21%。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上网如今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选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即时社交工具如博客、微博等工具的时兴,也让人们养成并习惯在第一时间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段落向交际圈发布,这与网络阅读的碎片化特征相应。在与其他人分享精彩段落的问题上(多项选择),有超过85%的受访者会首先分享给朋友,44%的受访者则会首先分享给同事,24%的受访者与老同学分享,其余还有15%的受访者分享给父母,14%的受访者分享给孩子,仅5%的受访者会和领导分享。 与网络阅读流行的即时分享不同,传统的阅读习惯正逐渐退化。比如做批注,在调查中,仅有12%的受访者表示还有固定在书上写批注的习惯,偶尔为之的占到36%,8%的受访者还保留夹纸条的习惯,剩余44%的受访者均没有批注习惯。

 

点评:在此,我们把受访者数字阅读的时间与报告第一部分中的纸质阅读时间加以对比,假定一个人的阅读时间是固定的,那么很明显数字阅读将挤占传统阅读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为什么更多的受访者选择数字阅读?“获取便利”、“方便随时随地阅读”、“方便检索信息”等都可算作原因。在这个快消费时代里,读者亲睐什么样的信息。有人将其总结如下,准:有用的才给我,不相干的别烦我;快:第一时间就获知更新;柔性:合适的信息自己送上门来,让信息来找我。显然,数字阅读的兴起与读者的即兴的、短暂的、随意的信息消费需要愈发强烈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数据挖掘、精准推荐、精选编辑、社区运营、用户体验设计等方面必须具备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优势,从而更好地迎合读者。

 

在哪读?

家、通勤(地铁、公交车)和工作场所分别以83%、31%、25%的比例位居最受读者偏爱的阅读场所前三名,其他场所还包括书店(23%)、图书馆(20%)、咖啡馆(17%)、公园(8%)。同时,睡前、晚饭后与上下班途中分别以52%、44%、43%的比例成为读者心目中的黄金阅读时间,其他选择工作时阅读的占23%,16%的受访者会在早晨阅读,其他时间占4%。(前述调查均是多项选择)。不论网络时代下的信息透明度有多高,众多受访者认为阅读始终是一件比较私密的事,甚至是惬意的事。因此大多数读者都喜欢在家中,在工作时间段之外的睡前或晚饭后进行阅读。在阅读场所的选择上,读者还是更偏爱安静的地方,家、书店、图书馆和咖啡馆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如果在工作时间的午休时段,同样也是不错的阅读时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移动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积极利用所谓的“垃圾时间(上下班、等餐时间等)”来看电子书、浏览网页、刷微博,从而吞食、消化和吸收信息。 至于眼下阅读逐渐“式微”的原因,在这个多项选择题中,除了少数受访者表示有很多时间阅读外,5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少阅读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阅读时间,同时有26%的受访者是因为缺少阅读氛围,23%的受访者提不起兴趣阅读,17%的受访者则表示因为娱乐活动过多导致阅读时间被挤压,仅有7%的受访者是因为要花钱购书而选择较少阅读,另有2%的读者认为阅读没有用处,因此干脆不读。

 

点评: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却越来越没有时间阅读,这是一个悖论么?通过分析,其原因不外乎工作忙、阅读氛围缺失、阅读动力缺乏、阅读状态难养成等。可实际上又出现了碎片化阅读这一愈加主流的阅读方式,把以前整块的阅读时间分解到不同的时间段。这说明人们还是了解阅读的众多好处(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热点、增加谈资等),只是在具体做法上进行了转变。随处可见刷微博的人群、地铁里的电视、大型的LED 显示屏,它们都表明阅读不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渠道的“亲和力”因此倍显关键。因此怎么在海量信息里凸显自身生产的信息的价值?它既可保证信息的接收人群,也间接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回归了内容生产。因此传统出版机构与数字出版机构都必须意识到,阅读逐渐成为“越读”,其不仅是数字出版内多媒体、多平台的交合,也不是传统出版的多题材的交合,而是迫切需要双方不断联合、跨界,进行线上、线下,内容、渠道的多方协作。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联系电话:

020-83569428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260号新华大厦11-13楼

Copyright © 2020 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广州

粤ICP备11096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