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描述】2012年3月初,广州购书中心聘请了香港资深文史类图书同行蔡西海老师,为文学美术部举办了两场有关文学图书陈列和分类的培训,让大家从中学习了很多香港同行在文学类图书陈列、分类方面的做法。
【概要描述】2012年3月初,广州购书中心聘请了香港资深文史类图书同行蔡西海老师,为文学美术部举办了两场有关文学图书陈列和分类的培训,让大家从中学习了很多香港同行在文学类图书陈列、分类方面的做法。
2012年3月初,广州购书中心聘请了香港资深文史类图书同行蔡西海老师,为文学美术部举办了两场有关文学图书陈列和分类的培训,让大家从中学习了很多香港同行在文学类图书陈列、分类方面的做法。
关于文学类图书陈列方面,蔡西海老师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第一是开辟新书区理念,将文学类所有近期出版的图书集中陈列(新书定期更换),方便经常逛书店的“老读者”找新书,促进新书的与读者第一时间“见面”的机会,同时带动新书销售。第二是主题性陈列,可以是以时节性、话题性、新闻性为目的,针对每一个时段某一作者或热点事件以主题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陈列,如:近期比较火的电影“失恋33天”,可以把这一类题材的书加以集中陈列。第三是连带销售陈列,把同一作者的书摆放在一起陈列,使读者可以了解该作者的不同类型作品,带动不同类型图书的销售。如:鲁迅的作品可以专架陈列,同时把鲁迅的传记、评论、作品的书都集中陈列。第四是文学套装书陈列,提出“理想书房”理念,将文学类套装书集中陈列,套装书销售多以私人藏书或节日礼品书送赠,集中陈列更有利于读者选购,设“理想书房”名称则带动读者购买的欲望。
关于文学类图书分类方面,蔡老师更遵循以销售为本的理念。首先他认为文学图书在实体卖场的分类要相对的合理,作为对读者购买的指引,也是一种无形的导购。建议如果可以形成一个书架的图书品种,可以用分类牌清楚注明,方便读者找书,促进销售同时起到导购作用。
在图书进销存管理方面,蔡老师还建议可以通过常畅书、畅销书书目,建立一个完善的“文学必备图书的书目”,保证常销书不断档,不同时期畅销书货源能保证供求数量。
上完蔡老师的课,员工们觉得获益非浅,文学美术部更通过本次的培训,对卖场图书陈列进行了一些微调,相信更合理的陈列方式和图书分类将会带动文学类图书取得更好的销售。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